原标题:精英教育和公民教育是两条线
深圳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公立学校,全国大都如此,读好的公立学校国际班一样可以读世界著名大学。私立学校坑太多:小学初中,学费10万起,校舍、校服、餐饮还可以,但师资和公立学校不能比,外教多数是摆件。
深圳比较过硬的国际学校有:alevel课程的深国交,美国教程的贝塞斯,新开的前海汇同,和IB课程的QSI。QSI是文科学校,英文过硬,不受社会待见,校舍惨淡。以上学校每年学费二十万到三十多万不等。读公立学校,一定要补英语,读国际学校,一定要补汉语,也常常要补英语,奇怪吧?深圳的四大、八大名校,老师基本上是全国引进的优质师资,或者名校毕业生,年薪几十万,多则上百万,学生一年学费一千块钱,也少到课外补习班了,除了英文口语、弹琴、画画,最重要的是同学素质一流,性价比堪称最佳。
香港的一流私立学校英基、汉基一年学费十万多港币,师资比国内国际学校好太多了,校长是大教育家,游泳和网球老师可能有过世界排名。学费不贵,但是英基汉基不好进,要拼爹。这个拼爹,当然多数是拼权贵,但是如果父母亲是大写的人物,在做某一个有意义的事业,比如拯救伶仃洋的白海豚,也会被收纳。说到底,最好的教育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,至少表面如此。
欧美系学校都有接受学生家长捐款的体制,小到几百块,多到几个M,把学校办好了,名校得到的捐款比学费高多了。钱不算一回事儿,英基汉基这些名校才可以以教育为事业。腾讯、万科在深圳办学,毫不客气,结结实实收学费,因为家长不会额外捐助,收了学费再给自己的员工做减免。
我认为,西方教育最好的地方是,幼教和儿时松弛,启蒙,培养能力,培养习惯,培养人文素养,到青少年和大学时,逐步增加压力,学习知识,大量阅读,进入复杂的数理逻辑学习,给不同的孩子以不同的教育,精英教育和公民教育是两条线,这个规律是对的。中国是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抢跑,到了最应该学习的青年时,已经彻底学吐了,考完大学后,不必努力学习,以后一生也不再继续学习,这个规律不对。不管公立教育还是私立教育,都应该往正道上走。很多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习惯性地把孩子往私立学校送,花了钱,心安了,风雨兼程起早贪黑地送学,送香港,送国学机构,或者小小年纪送到美国的莫名其妙的学校,未必是最合适的选择。
时代变了,教育有很多选择。为人父母,从生手开始,被迫作出选择,等教育结束了,孩子长大了,留下的遗憾总是比成功多,教训总是比经验多。
(作者系深圳企业管理人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