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股东大会的三重境界
作者:黄小鹏
希望今后投资者参加股东大会成为一种普遍习惯和文化,也希望股东大会越来越开放,例行公事式的股东大会越来越少。
又到了上市公司召开股东大会的季节了,最近有两家公司的股东大会引人关注。一是贵州茅台因为参会股东人数超出预期更改股东大会地点,据说参会股东高达2400人,这个规模应该创下了A股市场的纪录。二是一家深圳上市公司董秘在股东大会上质问那些手持100股的小股东来参加股东大会“居心何在?”引起轩然大波。
股东大会怎么开的问题,一直少受关注,按理只要按法定程序开就行了,但细究起来,股东大会的开法还真有点意思。一个市场股东会如何开,很可能反映公司治理、投资文化、市场生态等诸多问题。
一般来说,股东大会有三个层面。一是讨论和表决议案,这是股东行使其权利的主要形式之一;二是股东了解公司经营情况,与管理层交流以及提出意见、建议的最重要窗口和平台;三是股东接触公司产品与服务的一个重要机会,股东与管理层、股东与股东之间也可以借此建立情感纽带,这也是资本市场生态的一部分。
对大多数公司来说,做到第一层就算勉强合规了,但对于优秀的公司来说,不能没有对第二、第三个层次的追求。一个公司处于什么层次,有时通过股东会确实能看出一些端倪。那些问题成堆、严重侵犯了中小股东权益的公司,通常害怕或不愿意与中小股东交流,有时连基本的法定义务也履行不好,要么把其视为潜在的“捣乱者”,要么嫌小股东参会增加自己的麻烦,对其示以冷眼或出言不逊。好一点的,把股东会视为例行公事,严格审查参会者资格,管理层在例行公事之外与股东之间不愿意进行更多互动,以免旁生枝节。
其实,只要妥善地将投票功能划分出来(既可以分成连在一起的两个单独会议,也可以将表决程序单列),完全可以将股东大会开成一个开放的投资者交流盛会。股东会完全可以对所有投资者开放,不必严查其身份。在香港市场上市的公司这方面做得不错,只要参会者不投票,参会不必预约,也不审核身份,只要留一张名片或联系地址即可。以笔者所见,会场上不但很多是小股东,更有很多“闲杂人等”,管理层对于各种提问也是来者不拒,同样作答。
笔者也曾观察过某大型A股公司股东会,与香港的模式基本一样,会场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混乱。其实,只要一个公司襟怀坦荡,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需要遮掩,又何必非要分是不是股东、持股量几何呢?来的都是客,那些不持股而参会的人都是潜在股东,即便是串场的看客,公司也可以把他们当成宣传自己的对象,这是一个不需一分钱公关费的最佳公关机会。
将股东会发挥到极致的是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·哈撒韦了。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会早已超出了履行法定义务层面,而成为投资者了解公司运营,管理层与全球投资者交流的一个开放平台,也是全球投资者了解哈撒韦公司产品与服务的良机,更是各地投资者交流对投资乃至对人生体悟认知的嘉年华。巴菲特股东会2019年参会人数高达5万,主会场设在一个体育馆内,受容量限制有3万多人只能在分会场观看实时视频。其实,这5万人中大部分是假股东,1万中国股东大部分也是假的。大概是考虑到家庭因素,哈撒韦规定一个股东有4个参会名额,有些人把剩余参会名额卖掉,假股东就是从街头小贩手上花十几二十美元买来的股东证,但哈撒韦对此并不介意,也不会以影响交流质量为由将这些“股东”赶出会场,而是通过一定规则来分配提问权。可见,以维护会场秩序来阻挡、歧视中小股东,把股东会开成闭门会议的理由并不成立。
当然,哈撒韦股东会难以完全拷贝,但其股东会的高度开放性以及对股东的尊重精神,是可以学的,也是必须学的。我们希望今后投资者参加股东大会成为一种普遍习惯和文化,也希望股东大会越来越开放,例行公事式的股东大会越来越少。
(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