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国人房产何其多
作者:周家兵
无论何种原因,这些都是房地产蓬勃发展的潜力和希望,但如果潜力变全力了,希望变恐慌了,那就麻烦大了。
国人对于房子,有一种“拥有”的强烈欲望。古有杜甫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的控诉与愿望,今有炒房霹雳手和限购限贷政策针尖对麦芒。
目前市场投资客退潮,大多数需求被解读为刚需。说到刚需,中国人对于住房的需求那是“相当巨大”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家庭户均拥有住房达到近1.1套。有人会大喊冤枉,被平均了。可这些数据却是没有包括农村自建房屋。随便问问身边人或朋友圈,你有几套房。一套房都没有的可以说罕见。只有一套房的也不多,大多数是至少有两套房。
这不是空穴来风或夸大其词。随机对深圳中小型企业的普通工人调查,普遍存在如下情况,在乡下老家宅基地上建有平房,更多的是将原有的平房换新成了小洋楼。因为农村有田地、菜地,老人不愿意进城,习惯住老地方。住房面积之大,通常是三间两层,少说也有200平。镇上也有一套,通常是“套房”,属于私人自建后交易的“乡镇商品房”,没有土地使用证,但有房屋产权证。在镇上买这种房子主要为了孩子读书,个别乡村小学只保留一至三年级,高年级后都集中到“镇小”上课。租房还不如买房,十多万一套,一百多平三房两厅。说起来自己在镇上有套房,面子上也好看。县、市的房地产发展也不错,纷纷建起花园式住宅小区,规划和配套跟大城市花园小区一样,在外打工或做生意的人,在高价位的一、二线城市买房望尘莫及,但在自己家乡的县地市,价格几十万元一套还是买得起。再说,逢年过节回老家乡下已经住不习惯,冬冷或夏热、洗手间问题、交通不便、泥地容易脏、饮用水不方便、洗澡不便利等等诸多生活细节,让在外打工习惯城市生活的返乡者觉得还是在城市住着方便,一咬牙就在当地县、市买房了。
逢年过节回老家,大多住在县、市的家里,要回乡下老家,一家人开上车也就一个小时以内车程。部分有投资理念的,还在镇、县、市临街买了商铺门面房,出租出去赚点生活费。内地租金是一年支付一次,又都是熟人生意,几乎没风险。他们的想法很简单,房子涨不涨价是一方面,主要是现在钱不值钱。买了就有个东西在那里。“最不济,自己有好住的。万一外面打工不行,回家自己开个店,随便做点什么,有个铺面,不用花钱找地方。”如此朴实的财富观,让很多沿海企业里一线工人手上都有至少两三套房产。
在外面打拼稍有实力者,不在一线城市买房,也在一线城市周边买房了。就说深圳吧,很多深圳人是“双城家庭”,周一至周五全家住在深圳租房里。周六日都回深圳周边东莞或惠州自己家里。疯狂的深圳高价房实在消费不起,那就在周边花上四分之一甚至更低价钱,买套大房子。也就一小时左右车程。有人调侃说,深圳这些外围线路通常不塞车,从福田回龙华,你还没到家他已经回到惠阳或东莞塘厦家里了。当然,还有一部分人是在一线城市买房了,开始是小房过渡,孩子大了,换大房,买学区房。更有钱一些的人在不同的城市买房,或海边,或山林,或旅游景区。度假、休闲、朋友聚会、商务之用等等不一而举。
国人对于房产热情之高,难有匹敌者,原因很多:有穷时住破房的心理阴影,有面子问题,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,有想获得更好收益,有保值增值抗通胀,有“拥有”欲望,不习惯租住的,还有“家”和“根”情节,认为只有房子是自己的、才是家。无论何种原因,都是中国房地产蓬勃发展的潜力和希望,但这个潜力得好好把控,如果潜力变全力了,希望变恐慌了,那就麻烦大了。
(作者系深圳市东方华策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)